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唐仲英基金会2023暑期山东大学“喻德于艺”赋能课程开班

7月10日,唐仲英基金会2023暑期山东大学“喻德于艺”赋能课程在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举行开班仪式。

唐仲英基金会项目总监朱莉,山东大学服务山东办公室主任、合作发展部部长吕明新,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执行主任马晓乐,唐仲英工作人员以及体验基地的老师们和来自全国12个唐仲英爱心奖学金地区65位学员一同出席。马晓乐院长主持开班仪式。

吕明新首先致辞,他回忆了拜访唐仲英先生的经历,指出大学的职能包括服务社会,文化创新与传承等,每一位山大人把握使命,承担责任,推动山东大学不断进步。他表示,“喻德于艺”的“德”是每一位山大人和活动参与者的共同追求和目标,并对参与此次活动的唐爱大家庭的家人表示欢迎。

随后,唐仲英基金会项目总监朱莉女士致辞。她首先介绍了唐仲英德育奖学金和爱心奖学金,引出了赋能课程的由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希望老师们可以把在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带回当地学校,在教学中继续探索,不断学习,并对项目执行团队和志愿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最后她祝愿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体验教学部主任陈鹤龄代表教师团队发言。她表示,基地教学目标是唤醒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随后陈老师讲述了两段自己在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入国内外青少年心中的小故事,希望将“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满河星化作满天星,吸引更多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后,吕明新部长和朱莉总监共同为“喻德于艺”项目定制篆刻印章开印。这幅书法作品由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学术顾问、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超先生特为“喻德于艺”赋能课程题写。      

         

在陈鹤龄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面向孔子像行庄严的传统拜师礼,在三拜三兴的仪轨中,共同感悟教师这一群体的历史传承与使命,在追思先人中反躬自省,涤荡心灵,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随着司礼官一句“礼成”,开班仪式圆满完成。

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为更好支持爱心奖学金地区老师们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和价值,在理念与实践上实现基础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两创”的探索,打造了此次唐仲英基金会2023暑期山东大学“喻德于艺”赋能课程。

“喻德于艺”取自《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本期赋能课程为期一周,课程设置重视将“立德树人”之师德与传统文化之“雅艺”结合,通过动手体验雅艺挖掘其中文化之深意,在课程设计上重视体现传统文化在当今生活中的呈现,希望从理念到实践引导学员们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打印 | 分享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