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山东大学唐仲英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与教育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经过前期的各方努力,唐仲英山大学子“中华文化创未来”第二届申报项目经层层评审,最终评选出重点项目3个,委托研发项目7个,一般项目11个,培育项目12个。现部分项目组已经研发出了阶段性成果,包括相关课程及部分文创产品等。
为充分发挥项目参与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的主动性,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与国际教育学院学生会合作推出“日新之真”传统文化“双创”实践活动,致力于为全校学生搭建文化创新平台,培养文化创新能力。
首次推出的是“我是守艺人”景泰蓝工艺创意体验设计项目,此项目为山东大学2021——2022年度唐仲英大学生“中华文化创未来”重点支持项目。该项目旨在重拾传统掐丝珐琅技艺,将掐丝、点蓝等多种技法与书画、宫廷、当代热点等元素有机结合,深入挖掘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技艺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日新之真”传统文化“双创”实践活动后期将陆续向全校学生开展冷凝香、缠花、结编等系列文化创意体验活动。
唐仲英山大学子“中华文化创未来”的每一个优秀项目,都可视为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个小的成功个案。我们邀请这些项目的团队撰文,复盘他们实施项目的过程,总结经验,意在让更多青年学子从中受到鼓励,获得启迪。此外,我们还希望通过总结一个个的成功案例,探索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可行性路径。
缘起
初识景泰蓝画是在2018年,那一年我大三。在我们设计专业的一堂必修课上,老师为了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允许我们自行查找创造媒介和材料。查找资料的时候,我偶然看见景泰蓝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立刻便被它丰富华丽的色彩所吸引,如果说瓷器像茉莉花一样清新高雅,那么景泰蓝一定是美丽高贵的牡丹花。
于是我便动手制作了我的第一幅景泰蓝画, 由于我想要表现中国传统与西方时尚的融合,想让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潮流文化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所以主题选定了一幅西方抽象画。虽说改良后的景泰蓝制作工艺减掉了许多复杂工序,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一个小白来说这项工艺的挑战难度还是很大。但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掐丝、点蓝、固胶每一步都走好,我终于成功地制作出来了属于我的掐丝珐琅画,在一丝一沙、一来一往点滴间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宛如一次平行时空的穿越。后来逐渐了解到景泰蓝画就是跃然于纸上的“景泰蓝”,是将景泰蓝复杂的工艺简化而成的装饰画,既蕴含着掐丝珐琅器原有的古典美感,又融入现代之美,我更为自己能够亲手将精致、厚重的景泰蓝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而感到自豪。
从此以后,我对景泰蓝画的热爱便藏在心底,也很想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出去,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恰巧在2021年年底,唐仲英山大学子“中华文化创未来”项目积极鼓励在校生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想办法、出创意,开展多元探索与实践。我想,这不正与我想开展景泰蓝创意体验的想法相契合吗?这不正为我实现自己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想法提供了平台吗?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就提交了创意方案。幸运的是,我的项目被选为重点项目,得到了2021年度唐仲英山大学子“中华文化创未来”的资助,这次创意体验活动得以成功举办。
目的
此次活动旨在对泰蓝工艺的创新传播与传承,借此开展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科普、体验活动,将复杂的景泰蓝工艺转化为景泰蓝画,让体验者在两三个小时左右便可完成一幅简单的艺术作品或者文创产品。我们在讲述景泰蓝发展历史、精湛工艺、制作过程的基础上开展创意体验活动,参与者利用手中的材料将景泰蓝这一传统手工艺背后的设计理念以及美学意义融入当代的设计创意,自行选择图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回“手艺人”。参与者要自己动手勾勒图案,再进行掐丝操作,将铜丝按照图案掐成,然后进行点蓝,用小铲子将颜料的混合物少量、多次地填充在需要的位置上,并撒上五颜六色的细沙。大家可以DIY制作景泰蓝吊坠、手机壳、书签等文创小产品。在展现景泰蓝画非遗深厚魅力的同时,又可作为“再传承人”,不断推进景泰蓝画体验项目走进中小学课堂、敬老院娱乐活动甚至于国际友人的日常生活中,增强景泰蓝工艺的传承、传播活力。
过程

想要调动体验者的兴趣,就必须先要了解体验者和景泰蓝画的实际情况,设计“景泰蓝画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尽量最大程度上地符合民众的需求,充分调动民众的兴趣和积极性。结合近期热点以及同学们的兴趣,这一次主题选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所需物料包括金丝、釉料等,然后为同学们准备好镊子、剪刀、铲子、掐丝板、颜料盘、粘丝胶、固沙胶、淋膜胶等工具。考虑到同学们绘画水平不一,我们准备了复写纸,以供同学们可以将冰墩墩临摹在掐丝板上进行创作。其次,我们对此次活动的主题——冰墩墩进行了创作,这期做冰墩墩相框画,就从简单的描图开始。
描图:手绘能力有限的朋友可以提前将冰墩墩打印出来,再用复写纸蒙在板子上进行转印。
掐丝:采用0.3mm金丝,一定要先擦丝平整再继续粘丝,线条尽量保持一根下来,流畅婉转~
点蓝:这次直接采用免洗釉料,节省很多时间,把釉料放在分装杯里滴入一滴固沙胶+3滴水,呈酸奶状。在上蓝前先喷湿画面,这样可以保持画面平整。
淋膜胶:固沙胶干后可以喷淋膜胶,将画面附上一层白膜即可,大约8小时以后呈透明状。
整个体验活动,要根据活动内容提前做好课件,预想实际体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摆好所需工具与材料,以期更好地指导同学们的体验创作。

总结
在做冰墩墩时有几个地方是要格外注意的,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1. 从掐丝开始就要注意丝要平整,尽量保持线条一以贯之,流畅生动,掩盖丝的衔接口。
2. 点蓝的时候注意水、胶、沙的三者平衡性,太稠画面不具有流动性,太稀画面则会寡淡,甚至会串色,这一点在干后最为明显。
3. 最后是封层,我们这次采用的是淋膜胶封层,注意是要在画面微微湿的时候喷洒,敷一层白膜即可,若是做不到位会鼓包,影响画面美观。
4. 做的时候要格外小心,我们可以把丝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握的长度去粘合,在点蓝时遇到串色可用吸管吸出,面对釉料不均匀时可以左右微微晃动或者用刮刀进行搅拌。
5. 一切都按照步骤完成之后,一个可爱的冰墩墩就诞生了。
当亲手做出了自己的冰墩墩,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麻烦都会被发自内心的喜悦所取代。当同学们发现自己可以这么有耐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也势必更有耐心。通过这次景泰蓝体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深深感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做好一个“守”艺人,不仅能让非遗文化得以发展,而且还能让我们自己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唐仲英山大学子“中华文化创未来”项目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感谢我的团队成员们,尤其要感谢我的主讲人鹿瀚文。希望此次来体验景泰蓝画制作工艺的山大学子们继续传播这项工艺,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