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 | 暖阳志愿行,实践育春苗

山东大学“暖阳春苗”文化志愿服务队“中国文化乡村行”又开新篇章。继2021年初为邹城市郭里镇独山小学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后,服务队又来到了邹城市中心店镇后南宫小学开展体验式文化教学志愿服务,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马晓乐带队参加活动。山东省文化馆、邹城市教体局、中心店镇领导等也出席活动并与志愿者亲切交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本次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课程设计,旨在为后南宫小学同学们带来创新文化体验,为传统文化乡村行贡献新时代大学生志愿者力量。

早上六点,志愿者同学们有条不紊地收拾打包教具,七点准时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出发前往后南宫小学。上午十点到达目的地,邹城市教体局督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永舸、邹城市中心店镇后南宫小学校长聂井银等相关领导出席接待并全程陪同山东大学师生团队志愿服务一行。

山东大学教师团队与后南宫小学教师团队就传统文化教学相关内容展开交流讨论。马晓乐介绍了山东大学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相关情况,矫雅楠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高校实践进行说明,后南宫小学教师围绕传统文化与乡村小学艺术教育、基础教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进行介绍,并以剪纸课程《剪·爱》为例重点介绍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情况。随后,双方就传统文化教育创新与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交流讨论会结束后,参会领导为山东大学学生志愿者团队颁发了志愿者证书。鼓励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乡村,服务基层,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将服务乡村的热情带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工作中去。

通过深入调研,志愿团队了解了当地文化资源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扎根乡村、立足实际,文化志愿服务队为当地基础教育“量身定制”了一批特色文化体验课程。课程内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来开展,围绕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中国文化开展研发。课程的主讲教师均为山大在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从学习者到师者,怀揣着青春的激情和服务国家的热切愿望,这些青年学生成为冲在一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实践者、探索者和传播者。课程研发的指导教师既有国际教育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也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负责人,还有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在老师们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下,志愿者同学们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打磨课件、反复说课、创新教具、提升教学技能与教师素养,为在乡村呈现出尽善尽美的体验式传统文化课堂默默付出、兢兢业业、孜孜以求。首批推出的课程主题包括文学、音乐、服饰、工艺、体育等7个方面。

志愿者特意把所教的班级更名为:知新班、致远班、思齐班、明德班,赋予每个班级新的寓意,也表达了对小学生们的美好祝愿和希望。知新班由志愿者弹唱教授《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清脆的合唱声从教室传来,同学们沉浸在美好的平仄、对仗和韵律中,古韵在童稚歌声中再次璀璨如新,让人感悟到中华语言的生命力。第二节课,志愿者们带来了手工扎染传统体验,同学们运用捆扎、折叠、打结等扎法成功制作了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向班级里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来源,有“彩虹”“五彩斑斓的黑”“银河”“星空”等等,古老的扎染工艺因为少年人的想象力又焕然一新,仿佛能看到未来一代的创作力。

相似的场景在明德、思齐、致远班一一上演,后南宫小学的同学们激动与幸福的笑脸让志愿者们倍感满足和收获,这是大学生志愿者们又一次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承担传播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

课程结束后,为充分了解当地传统文化教育需求,山东大学硕士生记者团队专门与当地教师团队深入访谈,并撰写了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相关文本。

“暖阳春苗”文化志愿者服务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学雷锋文化志愿者服务的重点支持项目,旨在为乡村少年宫开展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演出、展览展示和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文化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多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暖阳春苗”文化志愿服务,将大学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身心素质,培养热爱公益的品质。

打印 | 分享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