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大学生“知与行”专栏:自然遗产与城市文化 |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二)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第四小组的文化体验与中国国情课routine实践(二)



写在前面

正如同学们自己感言的:来到济南读书多时,却从未认真停下脚步来聆听这座城市的声音,欣赏这座城市的风景,更没有想过这片古老土地上流动的空气中还氤氲着易安居士的才情、幼安的忠魂……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走出校园,踏进真正的济南,触摸她的历史,感受她的今天,在老师设计的任务中,一步步揭开济南的面纱,看看她久藏的容颜,感受那些共同的血脉流淌在你我心间……这就是本期的主题。

在本期主题的系列推文中,这一次请跟随我们第四组的同学们一起去看看“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辛稼轩:看他生于齐州(济南古称)却不能安居于齐州,看他于是一生热爱一生愤懑,看他终究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任课教师:陈鹤龄

我们从未怀疑过

踏进济南城市的每一个脚步

也从未迟疑过

探索济南过往的每一次尝试

一点一滴

让我们看到了荷丛荡舟

“惊起一滩鸥鹭 ”

一滴一点

让我们感慨着披肝沥胆

“沙场秋点兵”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此番重温故

一一入梦来

我们掀开她的过往

我们探寻她的未来

1025F

01 根据任务卡 寻找蛛丝马迹

15F62

完成每一个任务后我们拍摄的照片

51F1

我们出发前抽到的任务卡

第一站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我们在辛稼轩祠内的大厅两侧,找到了郭沫若所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写尽了辛弃疾的豪情诗意。

5D20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失地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辛弃疾的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善用典故,词中尽显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与壮志难酬的悲愤。辛弃疾现存的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5EEC

词中之龙辛弃疾,齐州人(山东济南)

第二站 忠义存沧浪文人集雅会

在大明湖北岸,我们找到了纪念明代铁铉的铁公祠。明代靖难之役中,铁铉作为山东参政,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誓师,几次挫败燕军。铁公祠就坐落在大明湖的小沧浪亭北隅。

铁公祠

铁公祠所纪念之铁铉,为明代大臣。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多次在济南被铁铉所阻。铁铉多次大破燕军,使得燕军南伐不敢取道济南。然而靖难之役大势已定,最后铁铉被捕,但他宁死不屈,最后殉难,时年37。后来为了赞赏铁铉之忠勇,才有了这铁公祠。

图片小沧浪亭

小沧浪亭面山傍水,绕以长廊,借大明湖水景入园,由曲廊、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览楼”组成。南临一湖清幽碧水,北枕深密树林,环境幽静典雅,建筑古朴别致,是为一处小巧精致的园林,使得济南这座北方城市蕴含着南方之灵秀。

第三站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身后的这幅对联让我们几乎想要放弃。我们找遍了大明湖的每一个角落,根本找不到刻有代表济南景色的石刻对联古迹。最后我们使用了锦囊,发现原来这幅对联就在小沧浪亭的月洞门两侧,我们不禁感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图片月洞门两侧玻璃内有刊刻“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石刻古迹

这是山东省济南市著名景点大明湖铁公祠小浪沧内的一副对联,它嵌于小沧浪庭院西侧壁洞门两侧,至今已经二百多年,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据传为清嘉庆年间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所作。此事后传为佳话,这副对联也为人们所津律乐道,嵌挂于此,不仅是对这一带美景的最好的注脚,而且与周围景色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文化遗迹。

第四站 齐鲁第一钟

明昌钟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一处线索了吧。我们在地图上很快就找到了线索,也很快找到了这个古老的钟。我们在这“齐鲁第一钟”前合影,端详这口古老的钟,而这口古老的钟又在这里看过多少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呢?

图片

齐鲁第一钟——明昌钟

始建于金代明昌年间8吨古钟已有800多岁。明昌钟素有“齐鲁第一钟”之称,始建于金代明昌年间(公元1190年-1196年),高2.3米,口径1.7米,厚0.13米,重8吨。上世纪90年代从大明湖路北侧钟楼寺钟楼迁移到南丰祠明昌亭内,悬挂于6米高台之上。

图片

如今这座钟被挂在这里,可谁又知道其实它原本是在大明湖南侧的明代钟楼台基遗址上的呢

每当夜幕降临或晨曦时分,圆润雄浑的钟声响彻云霄,经曲岸水面回荡互激,与周围苍烟暮霭、水树应和而构成一种意境。由近及远,绕耳不息,使人听后心明意净,恍入梦境。

第五站 寻找大明湖北渚门,探寻济南历史,了解曾公画壁相关信息

在北渚门,我们找到了曾公画壁。由于此时的曾公画壁正在维修,我们没法仔细看到曾公画壁,但是我们通过之后的延伸学习,了解到画壁所刻皆为曾巩当年在济南为官的历史事迹。

图片

北渚门

北门南有一曾公画壁,画壁长25.8米,高6.2米,壁顶斜覆绿色琉璃筒瓦,下有石雕须弥座,壁上嵌白色花岗石浮雕。画壁内容为颂扬曾巩知齐州(今济南)时兴修水利、整顿治安、改革教育、奖励农耕等政绩,以及曾巩离任时齐州人民绝桥闭门挽留他的感人场面。

画壁两侧有对联:“北渚云飞,泺水历山迎帝子;明湖波净,莲歌渔唱念曾公”,为徐北文先生撰书,其中表达了对曾巩对济南诸多贡献的纪念。

图片

北渚门附近的曾公画壁上描述了对济南有着特别意义的曾巩的故事,现在正在维修的过中。

02 各小组汇报 获得更多线索

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组也从其他组那边获得了任务4的相关信息,明昌钟的旧址,也为别组提供了曾公画壁的完整介绍。

03 本小组延伸学习主题——豪迈诗情辛稼轩

人物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图片

屈辱童年身陷金地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国。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意气风发勇战敌营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年少的辛弃疾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21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起义军。金人内部矛盾爆发,辛弃疾听到由于叛徒的叛变致使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壮志难酬且抒笔意

辛弃疾一战成名,南宋朝廷于是任辛弃疾为官。为官期间,辛弃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如《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朝廷却反应冷淡。

南宋朝廷怯懦畏缩,使得长抱持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辛弃疾深感失望。他满腔报国热情无处释放,只能通过词来表达。他在代表作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充分地抒发了辛弃疾恢复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功业难就的悲愤之情。

豪迈诗情回肠荡气

辛弃疾的词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在《清平乐·村居》中,辛弃疾用“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描述了乡村风光的清丽朴素与生机盎然。


04 小组分享及资料整理后的感想


明湖底蕴,深入我心

这次的大明湖之旅,不仅目睹了大明湖的风景之美,也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辛稼轩纪念祠里,望着辛弃疾雕像,我不仅能感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惋惜之情,也能深深的体会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次的游历让我真正感受到大明湖的美。走进大明湖,一股香气伴着微风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除了有视觉上的享受,老师所设计的仼务也相当有意思。我们通过提供的线索,慢慢摸索,最终完成仼务。过程中,我们既游览了大明湖,也从中了解到济南的历史文化。


天下第一湖

大明湖闻名遐迩,游客众多,并且历史悠久景色优美,名胜古迹周匝其间,其中我们组走访的历下亭与铁公祠更为国家级文物。在破解任务的同时,我们皆不忘驻足欣赏这柳丝轻摇,微波荡漾的美景,那小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更是把明湖装点得美不胜收,最后也从稼轩祠收获了贯彻我们小组任务的诗句,虽然步行许久,但却使人忘却疲惫。

增长见识

这次来大明湖很辛苦,但不得不说疲惫中有掺杂着快乐,增长了许多见识。看到了古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各种痕迹,对中国文化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不管是任务一开始的踢毽子还是后续的任务分配,对任务卡的解读,和队友们一起找线索,中途也发生了许多趣事,拍了很多照片......

我觉得这次经历收获的东西是我单纯游览大明湖不可能收获到的,感谢老师感谢队友们。

打印 | 分享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