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系列推文为“文化体验与中国国情”课的课程系列作业。
本学期课程的师生们本着“知与行”相统一的理念,在探索本地自然遗产与城市文化实践基础上,通过资料搜索与整理,走近非遗传人,挖掘出了其背后的诸多根源。
让我们来看看这群年轻人的创造力吧,看他们为这座古老城市的焕发新彩所带来的青春气息与梦幻色调……
——任课教师:陈鹤龄

沉浸在雕版印刷的一日
這節些許有點漫長的四小時課裏,我們體驗了雕版印刷以及製作線裝書:從零開始一步步去體驗,去完成,用我們的耐心一點點堆砌起來。在這之中,我們有許多許多體會想講。
01雕版印刷的歷史
说起印制书籍,雕版印刷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中国的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并且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雕版印刷很早就和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最初刻印的书籍大多是农书、历书、医书、字帖等。在唐代,长安的商业中心已有商家印的字帖、医书出售。据传唐代已经有人拿白居易诗集的印本换取茶酒,可见当时的雕版印刷在民间已经相当流行了。
到了宋朝时候,印刷业更加发达,全国各地到处都刻书。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经》,刻板十三万块;北宋政府的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印经史方面的书籍,刻板十多万块。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当时印刷业规模之大。宋朝雕板印刷的书籍,知道的就有七百多种,而且字体整齐朴素,美观大方,后来一直为中国人民所诊视。宋朝的雕版印刷,一般多用木板刻字,但也有人用铜板雕刻。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所用的铜版,可见当时也掌握了雕刻铜版的技术。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有2000余年的历史,凝聚了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传统工艺,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技术源头。2006年,雕版印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1 在整张木板上雕刻的“反书”
(本段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02雕版製做流程
网络流程千千万。从网上诸多资料来看,雕版印刷的过程比较简单。首先要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后由工匠在木板上照着原稿雕刻,再在雕好的板上刷上墨,覆上纸加压,以此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然而真正制作是这么简单的吗?当我们亲身经历过后,才发现原来其中还有许多的小秘密。
重点来啦!
下面的过程均为我们親身參與課程總結而來哦!
(一)小組長的雕版製作過程:
材料:棗木 米糊 宣紙 普通A4紙
1上样 |
上样就是把要雕刻的文字转印在板子上。上样包括下面三个步骤。 ①摸紋理---仔细观察,找到木頭的紋理:木頭两端切口应在左右手内侧,打算刻印的文字方向应和木板纹路垂直。這樣在最後雕刻的時候比較容易. ②抹米糊---用手把米糊/浆糊均勻抹在木板的每一個角落,切記不能多也不能少。 ③贴纸样---將印有詩詞的紙反过来贴在木板上,文字内容位置要居中,用手抚平紙張,減少氣泡產生。 |
2打薄 |
打薄就是把贴上的纸样的厚度变薄,使得贴在木板表面的文字清晰易刻。 ①润纸---用紙巾沾水,去輕拍帶有字样的木板,將木板弄濕。 ②揉搓---用食指指腹輕搓纸样的表面,將紙的表層揉破。 ③揭纸---将已经揉破的纸的表层揭下来,使得字样清晰可见。 |
3上油 |
上油就是把打薄的纸样浸润上油,使得要雕刻的字样贴合清晰。 |
4雕刻 |
雕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最见功夫的一步也就在此了。雕刻就是按照字样将文字和图案刻在板子上。刻好的字与图案应当和我们正常看的字是反着的,也被称为“反书”。这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①打横---将板子上反过来贴好的字样中所有字的横划“一”都刻出来。 ②发刀-----将所有字的笔划的左侧木板刻出。 ③挑刀-----将剩下所有字的笔划的右侧木板刻出。 |


图2 本次使用的工具、纸样和木板


图3 用手指的指腹“打薄”使揉搓之後的文字清晰顯現



图4 “打横”——亲身感受将所有字的横划刻出
(二)组员们的纸张印刷装帧过程:
材料:刻好的版 墨水 宣纸 压刷
雕版过程完成以后,就是要进行印刷和装帧了。
印刷就是将板子上的字样印刷在宣纸上的过程,主要分为调墨、覆纸和压印三个步骤。


图5 组员们亲身感受印刷的过程
装帧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将印刷好的纸折好对齐,按照“护页”--“扉页”--“纸张”--“护页”的顺序进行排列,再用“纸捻子”将对齐的纸进行毛装,裁去多余的边边角角,最后将封面固定,用针线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书背装帧起来,一本线装本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图6 组员们认真装帧属于自己的线装本
03小可愛們的感受
小組長胡杰 :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老師向我們詳細的介紹了雕版印刷,讓我感受到了古人們讀書的不易,每一本書籍的誕生背後都蘊藏著無數塊雕版,而每一塊雕版背後都需要花長時間都欽敬了很多位雕刻師傅的心血.
小組員春春:

來教我們雕刻的老師非常非常厲害,從他對我們耐心的教導中完全感受到他對雕版印刷的熱愛,亦是這樣熱愛才能讓他十年如一日,也許雕版印刷就是老師的小情人,當然我們的李老師也非常非常可愛呢!
小组员江哲亦:

我覺得雕版印刷無論從木材的選擇,雕刻的耐心,用者的良苦無不體現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當中我覺得最困難的是要將紙一點點搓下來,特別容易將紙整個撕穿.
小组员黃嘉穎:

我們這個遍佈科技的時代裡,電子書已經在一點點替代紙質書,慢慢的我們也遺忘了文化是靠什麼一點點傳承下來的,非常感謝這節課,也非常感謝教我們雕刻的老師,通過這節課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含義.

雕版印刷与装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