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写作锦囊|什么样的阅读对写作帮助大?

想写出好作品,首先要有学习和参考的对象,那么,什么样的作品值得我们去研究、效仿呢?

当然是经典名著了。经典名著经过漫长的时光沉淀,经过不同时代读者挑剔目光的审视,其文化价值和文字营养是得到“认证”的。这样的作品,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可是,我必须告诉大家,阅读经典名著是有门槛的。有人抱怨名著晦涩难懂,就是因为他们被门槛挡住了。那么这道门槛是什么呢?我想,在知识积淀和文学修养之外,更大的原因还在于阅读的心态和能力。

现代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心理状态分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惧区三种不同的区间。当一个人面对的是非常熟悉的事物,他不用动脑筋就能应付得轻松自如,这时,他就处在舒适区;如果一个人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情况,他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内心非常恐惧,那他此时就处在恐惧区;而学习区正好处在舒适区和恐惧区之间。处在学习区时,人们会感到一些不舒服,但经过开动脑筋和适当训练之后,这种不舒适又是能够克服的。一个人如果想在某一个领域里高效学习、持续进步,那他就必须使自己经常处于学习区。

回过头来再说经典名著。名著的作者是伟大的作家,他们勇于创新,不媚俗,甚至还刻意与大众熟悉的套路保持相当的距离。这就使得读名著要比读一般的读物更“烧脑”,而“烧脑”会让不少人感到不舒适,所以,一些人对经典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书籍去读。一个人如果总是选择毫不费力就能懂的书去读,那他的头脑就不会得到足够的训练,就像运动员的训练量不足一样。比如,当读网络小说读得非常爽的时候,你就该去读一些真正的文学名著了;当你读了大量的小说,已经读得毫不费力的时候,你似乎就该去读一读文言文了。总之,就是要适当地给自己增加阅读难度,然后再一步步地去克服困难。你能不断地克服困难,你的阅读能力和审美口味就不断提高了。

此外,如果从学习写作的视角来谈阅读,我希望大家多读一些思想性强、有超越精神和理想主义的文字,而不能只读廉价的心灵鸡汤和逆袭励志故事。举例来说,同是读小说,你读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与读一本讲职场勾心斗角的小说,收获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像喝酒,里面饱含文学的酵母,后者像白开水,淡而无味。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以下两种体会,第一种,你躺在沙发上,抱着手机刷一晚上搞笑视频,当时感觉很好笑,可过后就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后悔自己浪费了时间;第二种,你一个晚上都在书桌前读《史记》,读的时候并不轻松,甚至还感到挺“烧脑”,但一个晚上读下来,你的心里却有了一种沉甸甸的充实感。什么样的阅读对写作帮助大?显然是第二种。

从小就学习写作文,但是很多人仍然写不出自己想说的东西,为什么表达自己的心声如此不易?

一个人要学会写作,拥有比较高的写作水平,这确实不是特别容易的事。他除了要学习基本的写作规律、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外,还得进行写作训练,要让写作这个能力“长”在自己身上。而这显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我觉得与我们对写作教育重视不够、写作教学不得法也有关。大家都知道,多读多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没有呀。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一册也就几万字,阅读量实在太少。如果一个孩子仅凭小学语文课本这么少的阅读量就能“下笔如有神”,那实在是咄咄怪事。我觉得,即便是小学生,一年也应该读40——50本书,积累下几百万字的阅读量。有大量的阅读体验之后,写作水平的提高才会成为水到渠成之事。

再说多写。以小学生为例,一个学期18周,按照老师每两周要求写一篇作文、每篇作文写500字计算,那么,他一学期的写作量只有4500字。这么少的写作训练,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呢?4500字的写作量,这也就是一名网络作家一天的写作量呀。对普通作家来说,这也只是一篇长文的字数。小学情况如此,初中、高中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等到了大学,很多学校压根就不开写作课了,大学生好不容易不用写作文了,还有几人会孜孜以求地想着提高写作能力这件事?此等情形之下,很多人学不会写作,不也是很正常的吗?相反,如果有人能写出一手好文章,那显然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值得大家为他点赞。

要改变上述情况,我觉得应该更加重视写作教育。我们要认识到,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它是未来优秀人才的标配。然后,要把写作教育贯穿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并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法和练法。

大家都知道,笔耕不辍是一件很难的事,那么,作家有没有懒惰和抗拒写作的时候?如果有,怎么解决呢?

作家也是人,是人就有懒惰的时候。解决的办法说来也简单,无非就外部约束和本人自律两条。

先说外部约束。这个跟白领上班类似,白领也有不愿意上班的时候,但只要不请假还是会去上班,因为公司要打卡考勤,因为那是自己的工作。作家虽然不用每天都上班打卡,但也得用职业精神来对待自己的写作。而且,他们与出版社签约写书,出版合同上也是有交稿期限的,交稿日期对作家来说就是一个刚性的外部约束。

当然,要很好地做到按期交稿,作家平时就要安排好自己的写作节奏,不能太偷懒,这就要有点自律精神了。我的做法一般是这样的: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之后,我会规划好全书的写作计划,比如一本书写6个月。然后,再根据全书的体量,把整个写作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每个周。

注意,在做这个计划时要打好提前量,比如,与出版社约定的交稿日期是6个月之后,那么,这个写作计划就按照5个月来设计、细分,留出1个月的时间是用来应对意外的,这也符合古人所说的“宽为限,紧用功”的原则。

计划做好之后,日常的写作就按计划进行,每周都要完成既定的任务。这样步步推进,总能提前完成一本书的写作计划。

我写了十几本书,跟若干家出版机构合作过,总是能提前交稿,原因就在于我每周都完成一定的写作任务。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看似写作量很大,其实化整为零地将其细分到几个月中的每个周之中,一周的写作任务也就在一万字左右,不难完成。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将写作计划细分到每周而不是每天?我的经验是,计划细到每一天,太难保证了。哪一天家里有事,这一天的写作计划就被打乱了;哪一天要出去开会,这一天的写作任务也难以完成。而计划到每周,就给自己预留了一定的回旋空间,你周一要出去开会就去开会,周六有讲座就去做讲座,因为你还可以用这一周剩余的时间从容完成写作任务。



打印 | 分享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