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写作锦囊丨修改的操作清单

上一篇文章,我写的是《修改的底层逻辑》中,读过那篇文章的人可能会问:既然修改文章如此重要,那么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操作策略呢?接下来,我就要给大家提供一些朴素的接地气的方法论了。


第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修改?是边写边改还是写完初稿之后集中修改?这是一个写作者经常会遇到而又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习惯与习惯之间往往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我个人的经验是:修改文章的最佳时间是在写完初稿之后,而不是边写边改。这样做的好处是,写的时候我们放下包袱,只管专心表达。写完之后,再拿出专门的时间修改,这样既能保证写作时的思路不被打断,也能提高修改的效率和质量。如果边写边改,则可能导致我们的思路在作者和读者两种思维中不断切换,影响写作的速度。

第二个问题:修改时遇到困难怎么办?比如,暂时不知道某个句子和段落是删了好还是保留好,这该怎么办?我给出的建议是:先跳过。拿不准的地方,你暂且跳过,先去修改其他部分,等把其他部分改好之后,再回过头来斟酌。通常,在你修改完其他部分之后,你对全篇文章有了良好的把握,此时,再回来看曾经拿不准的地方,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个问题:修改文章有没有可供参考操作的步骤?答案:有。可参照我下面列出的清单执行——

1.读。文章写完之后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鲁迅先生曾说:“写完之后至少读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吝惜。”通过阅读,删掉“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可以改掉啰嗦的毛病,使文章成功“瘦身”。另外,通过阅读,我们也宜把一个长句改成若干个短句,把一个复杂的句式改成若干个简单的句式。这不是说长句和复杂句式就是错误的,而是说长句和复杂句式不利于读者的阅读、理解和传播。试想,一篇由太多长句、复杂句式堆砌而成的文章,怎么能让人读起来有朗朗上口的感觉?又怎么能达到“入耳走心”的传播效果?

2.推敲标题。这时,我们需要问的是:现在这个标题合适吗?能否改得更吸引人?一个有趣的标题往往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它绝对值得你花心思和时间进行推敲。这一点,在今天这个网络化阅读的时代显得尤其重要。在纸质阅读的年代,标题和文章的内文是不分离的。人们在报纸或杂志上看到文章的标题,紧接着就能看到文章的开头,然后顺着就看下去了。可是在网络化阅读的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大家在电脑和手机上看文章,首先看到的是标题。标题吸引了你,你才会点开网页看内文;如果文章的标题不能吸引你,那么你可能压根就不做点击这个动作了。技术手段的升级倒逼写作者在起标题上更加用心。在写公众号的自媒体作者中有一句行话,叫:“标题决定点击率,内容决定转发率。”这实在是一句非常精辟的总结,充分说明了文章标题的重要性。

3.开头与结尾。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修改时要考虑:开头吸引人吗?结尾还可改得更好吗?它们与文章的整个结构是否协调?等等。

4.描写。如果你的文章中有描写的部分,那就要思考一下:描写是否有足够的现场感?还能不能再增强描写的生动性?描写部分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浑然天成?

5.对话。如果你写了对话,那就请想想:人物说的话与他的身份是否相符?对话是否彰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对话是否推动了故事的推进?

6.段落。请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顺畅、自然?是否可以改得更好?如果发现两个段落之间无法连起来,那么不妨加一个缓冲段落。

7.修辞手法。文章中使用了修辞的地方,往往就是出彩的地方。我们修改文章时需要考虑的是:能否让它更出彩?如果能让出彩的地方更出彩,那可能就意味着我们会写出直击心灵的金句。读者读到特别出彩的文字,获得的是极大的精神满足和心理愉悦。这种极致的写作体验和阅读体验虽然不能经常遇到,但一旦碰到了,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获得极大的欣慰感和满足感。这是写作赋予作者和读者的精神奖赏,所以,它同样值得对作者去用心经营。

关于修改文章的底层逻辑和修改清单,我就与大家分享这么多。最后要说的是,写作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能力。写作的道理和技巧,说出来未见得多么高深,但要真正做到则绝非易事。有一句话说得好:“知道那么多的道理,依然过不好人生。”这话道出了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很多人过得不好,最核心的原因不是他知道的道理少,而是他的执行力差,无法将“知道”的道理践行下去。

道理光“知道”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到”。“知道”仅仅是学习的起点,“做到”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人生如此,写作亦如此。愿你我共勉。


打印 | 分享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