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写作锦囊|要像追求身材苗条那样去追求简洁有力的文字

像女人追求身材苗条那样去追求文字简洁,像男人力避中年油腻那样力避文字臃肿。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语言简洁这个话题:为什么在写作中要使用简洁的语言?如何做到行文简洁?“简洁有力”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语言简洁是文章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指标。普通读者喜欢作家写的文章,最直观的原因往往就是被作家的文采打动了。有些朋友就跟我说,同样的意思,普通人写出来干巴巴的,不吸引人,你们作家写出来就不一样了。你们太有文采了……

确实,文采很重要。孔子就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如果缺乏文采,就不能赢得读者的喜欢,会大大影响表达效果和传播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采呢?在我看来,所谓文采,其实指的是语言文字的美感。同样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美感的文字会让表达更高效,而蹩脚的表达则会使让受众生厌,抵触。

一提到文采,很多人就会想到词藻和修辞,甚至会认为,文采就是要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写出很多很多的华丽词藻。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堆砌词藻、卖弄修辞的文章,恰恰是文采不佳的一种表现。真正好的文字,大多都是简洁的。这一点恰如拳击运动员,真正的高手都是没有多余动作的,反倒是水平不够的人才会去炫耀花拳绣腿。花拳绣腿可以糊弄外行,可一旦遇到真正的高手,就只有挨打的份儿。

写文章也一样。真正的文章高手是不允许文章中有废话的。所以他们都力避啰嗦,也拒绝花哨,而是追求行文简洁。道理很简单,与冗长的句子相比,简洁的句子更有力量感。大家都听说过“简洁有力”这个词,而没有听到过“冗长有力”的说法吧?

为什么简洁的表达更有力量感呢?因为简洁的表达剔除了信息冗余,留下的全是读者需要的干货,此其一;其二,人类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第一时间很难处理特别复杂的内容,所以人们天然地喜欢能把复杂问题进行简单化表述的语言,而不喜欢把简单问题进行复杂化表述的语言。也就是说,简洁的语言便于读者接受,也便于传播,是一种极其高效的表达,所以它远比花哨的堆砌词藻更有力量。

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再看一下当年美国登月计划的两种表述——

第一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高度团结的合作与充满战略优势的设计,取得全球太空工业的领先地位。

第二种:我们的目标是,未来十年,把一个人送上月球,再把他活着带回来。

两相比较,哪个表达效果好?显然是第二种。原因就在于第二种表述简洁有力,容易被人记住,而这句话正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的。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文字简洁有力?我给出的建议是:写文章时,句子尽量不要太长,过长的从句要拆成几个短句——因为短句更便于人们理解,短句也更有节奏感。

还是看例子。中国古代的很多优秀诗句,都很短,而短句又制造出了一种特殊的节奏感。比如《诗经》中的一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每一句只有四个字,但放在一起,节奏感极强,让人过目难忘。

再比如曹操写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整首诗使用的全是短句,节奏感极强。大家试想一下,这两首诗如果不用短句来写,而是把同样的意思改成长长的句子,那么,文字的节奏感和力量感还一样吗?肯定不一样。

有人可能会说,你举的是古人的例子,我们现代人用白话文写作也要多写短句吗?我的答案是:“简洁有力”的道理在白话文写作中同样适用。作家王小波曾举过一个例子:“朝雾初升,落叶飘零,让我们把美酒满斟。”这个句子就很有节奏感和力量感。如果我们嫌它太短,偏要改成这样:“早晨的雾气慢慢地升起来,落叶飘零,让我们把美酒满斟。”力量感和节奏感是不是就要弱好多?前者像草原上纵马疾驰的追风少年,后者则像是广场上慵懒遛弯的大妈,意思虽然还一样,但两者的精气神则完全不同。

因此,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文采,首先就要明白“简洁有力”的道理,要多在文章中写短句子。写短句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你少写病句。我做编辑的时候审稿子,发现好多人写病句都是句子写得太长造成的。句子写得太长,一句话中包含的信息量就比较多,相应的,这些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复杂。这类长句,一不小心就会写成病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文章中有逻辑关系特别复杂的长句子,那就不妨将它改成若干个短句子。一个短句说清一个意思,若干个短句组合在一起,也能把复杂意思说清楚,而且也更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退一万步说,仅从方便读者阅读的角度,我们也应该多写短句子,少写长句子。长句子读起来不但不朗朗上口,而且会把人读得上气不接下气,非常不人性化。

除了有意识地多用短句外,用心删改也是做到行文简洁的必要程序。鲁迅先生向青年朋友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时就说:“写完之后至少读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吝惜。”通过阅读,删掉“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可以改掉啰嗦的毛病,使文章成功“瘦身”。俄国著名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也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作品,谁就前程远大。”

当然,要想让文字简洁有力,也不是说仅把句子缩短就够了。追求文字简洁有力的底层逻辑是写作者能够精准表达。不是字数少就能让文字简洁有力,而是精准表达能让文字简洁有力。是精准赋予简洁以力量;是精准让简洁不简单;是精准让平凡的文字顿生文采。

“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就是精准表达,你把这个字改成任何字都传达不出这种独特的意境;“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风”就是精准表达,你把它改成“先生之德”,味道都要差很多,很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泪”“惊心”就是精准表达,如果改成“流泪”“伤心”,那就非常一般,不是好诗了。精准表达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不唯古人的诗文如此,今人亦如此。王鼎钧先生写过几句诗:“光阴遗弃了你/任你垂垂蹉跎/哑了树上的黄莺/老了江南的表妹。”这首诗中,“江南的表妹”就是精准表达,如果把“表妹”改成“表姐”,滋味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把“江南”改成“塞外”,则意境完全不搭。

从上面的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要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绝非易事。它不仅要求我们要改掉啰嗦、冗长的行文毛病,而且还要精心地遣词造句,学会精准表达。为了实现精准表达,我们甚至要对惯用话语抱有相当的警惕。因为一种话语一旦成为习惯用语,被太多的人挂在嘴边,那它的精确性就会受损——为了达到“惯用”,这个词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了个体的独特性。而实现简洁有力所需要的那种精准表达,恰恰就是要发现词语的个体独特性,并使之彰显出巨大的文学魅力。这当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事业,但也唯其艰难,所以做到才让我们更有成就感。有些路正因为远我们才去走,有些山正因为高我们才去登攀,有些事正因为难我们才去做。

作为写作者,如果是女性,请像追求身材苗条那样去追求简洁有力的文风;如果是男性,请像力避中年油腻一样力避文字臃肿。简洁有力的文风,便是我们展示给读者的一种体面身材。


打印 | 分享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