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文化报]记一堂精彩的留学生京剧体验课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文/图

4月1日下午,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内,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当日,来自美国等国家的数十位留学生齐聚一堂,欣赏山东省京剧院带来的精彩节目。

开场曲京胡齐奏《迎春曲》演罢,主持人走上舞台,开始介绍:“孙悟空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典型代表,大家都知道他有一根如意金箍棒。那他的金箍棒是怎样得来的?得来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下面请欣赏《闹龙宫》。”

类似的解说在当天贯穿全场,这种边讲解边演出的形式,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单纯的理论讲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基于体验的这种京剧和其他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受到留学生的普遍欢迎,毕竟他们亲眼见过,而不只是从书本上看到。”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马晓乐说。

近10个选段演出完毕,主持人邀请留学生上台体验:试穿华美的花旦服装、戴上“包公”的髯口、抡一把“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留学生纷纷走上台,在演员手把手的指导下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而在提问环节,留学生们所关注的更是五花八门:“台上演员是不是全职演员”“演员们的头饰很漂亮,是从哪儿得到的”“为什么演员的脸上画着不同的颜色”……从脸谱到穿戴再到演员的日常生活,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演出结束,记者和留学生Jerel聊起感受时,他回答:“I enjoyed it”(我非常喜欢)。来自美国代顿大学的Jerel是第一次来中国并观赏京剧,今年初与23位同学到苏州参加学习,此次来山东大学体验京剧便是他们“中国语言文学课”的一部分。

“美国留学生来山东大学学习中国文化,前期经过了多次考察。”马晓乐介绍,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是国内较早聚焦留学生传统文化体验的教学科研机构。“无论从综合性、艺术性,还是审美角度而言,在基地体验传统文化,对留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为了此次演出,山东省京剧院派出了一支45人的队伍,且均为业务水平较高的演职员。据山东省京剧院院长郑少华介绍,近年来,该院非常注重京剧进校园演出,每次均派出最精干的队伍、演出精彩的节目。今年1月至3月,山东省京剧院累计进校园演出近20场次,足迹遍布济南市、德州市、滨州市等地,让超过两万名大中小学生受益。

在郑少华看来,京剧进校园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此前我们曾去滨州市邹平县一所中学演出,让人惊讶的是,学校居然有京剧社团,而且孩子们唱得有板有眼。”郑少华认为,伴随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会爱上京剧,这其中需要京剧院团主动作为,去学校搭建接触、学习的平台。

此外,山东省京剧院还在探索京剧进校园的“规律性教学”。“校园演出多了,我们就要思考什么模式能让孩子们更轻松地学习京剧。”郑少华说,这几年,山东省京剧院根据演出对象设计演出方案,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比如给留学生演出时,京剧的唱词难以用英文翻译出来,即便能翻译,也失去了唱词的韵味,所以,就采取边演出边讲解,先给留学生讲出剧情梗概和精彩之处,再通过互动给他们展现京剧表演的形体之美。

打印 | 分享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