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唐仲英基金会2024暑期山东大学“喻德于艺”赋能课程开班

7月9日,唐仲英基金会2024暑期山东大学“喻德于艺”赋能课程在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举行开班仪式。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执行主任马晓乐,仲英青年学者刘阳,唐仲英基金会工作人员以及体验基地的老师们和来自全国12个唐仲英爱心奖学金地区65位学员一同出席。山东大学服务山东办公室副主任、合作发展部副部长常世旺主持开班仪式。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马晓乐表示山东大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事业推进中,探索凝结的教育教学创新成果服务于乡村教育振兴和文化传承,致力于打造规模化、系统性、广辐射,可传承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讲好中国故事,助推世界多彩文明交流互鉴。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仲英青年学者、齐鲁青年学者刘阳教授表示,喻德于艺活动通过凝聚公益合力,有助于新时代青少年全面发展,更好地担当人生责任和时代责任。

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体验教学部主任陈鹤龄代表教师团队发言。她表示,基地希望通过沉浸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服务文化传承和发展,也希望与各位老师一起,吸引更多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后,唐仲英基金会项目主管于勤女士致辞。她介绍了喻德于艺活动的发展历程,表示唐爱一家人的团结凝聚离不开每一位老师、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倾情奉献。寄语老师们通过参与此次活动,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创新教育的实践路径,在任教单位广泛开展体验式传统文化课程,祝愿此次活动顺利开展。

在陈鹤龄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面向孔子像行庄严的传统拜师礼,在三拜三兴的仪轨中,反躬自省,涤荡心灵,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随着司礼官一句“礼成”,开班仪式圆满完成。

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为更好支持爱心奖学金地区老师们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和价值,在理念与实践上实现基础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两创”的探索,打造了此次唐仲英基金会2024暑期山东大学“喻德于艺”赋能课程。

“喻德于艺”取自《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本期赋能课程为期一周,课程设置重视将“立德树人”之师德与传统文化之“雅艺”结合,通过动手体验雅艺挖掘其中文化之深意,在课程设计上重视体现传统文化在当今生活中的呈现,希望从理念到实践引导学员们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入基础教育,全面支撑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


打印 | 分享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