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同心圆”课程|铸魂·寻根·启新:澳门大学学生传统文化体验山东行

铸魂·寻根·启新

4月的山东,春意盎然,历史与现代交织。澳门大学学生会骨干一行踏上齐鲁大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情教育之旅。从济南的文化体验,到曲阜的儒家圣地,再到威海的红色教育,同学们在行走中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在交流中深化对国家的认同与热爱。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场深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感悟齐鲁大地深厚底蕴的文化之旅。


一、爱国教育铸魂:红色记忆照初心

1. 五三碑前铭国殇,警钟长鸣砺担当

在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前,同学们肃立默哀,通过现场教学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教训,重温那段不容忘却的伤痛,提醒着他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

在游历了趵突泉一带优美的景色后,再去游历五三惨案纪念碑及其纪念馆,让我重新理解了"历史现场教学"的力量。过去在通识课谈济南惨案,多停留在时间轴记忆。可是当我亲身感受了山东人民的热情、山东景色的优美后,再听讲解员描述当时城邦被炸毁,人命被肆意践踏的往事,才真正体会到历史课本每句结论背后都是血肉之躯的抉择,也让我更确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更感恩先烈们的付出,让我们今天能够与柳絮纷飞、花开遍野的山东相聚。”                         

——周芸禧

2. 国安课堂强信念,薪火相传志愈坚

威海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馆内,互动展陈与案例剖析让抽象理论具象化,生动充实的主题场馆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也让他们明白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今日中午的時候我們到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展館參觀,走進一間紅通通的房子,滿眼望去,高雅的紅色是我們的民族代表色,但翹首一望的卻是一些紅通通的國恥、傷痛與悲劇。走進世界和中國的近代史。通過一些歷史片段、歷史故事,看國家由崛起過程中的博弈與搏殺,看看甲午國殤殤在何處,用今天與往昔的對話,感悟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了一切。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以吾人數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國家億萬年不死之根基,其價值之重可知。我們生於一個相對和平的時代、在和平的國家成長是難得可貴。基於安全穩定,我們才有繁榮的根本。”

——刘婉茵

二、传统文化寻根:圣贤智慧润心田

1. 泉城雅集承古韵,纸墨茶香见精神

在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学生们通过体验式学习,亲身感受汉服、拜师礼、碑拓……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文化底蕴与传统智慧的时代;文化讲座上,朱新林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引导着大家深入探讨了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实证;山东博物馆内,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巨大的文化宝库中,探寻每一件展品承载的历史;趵突泉前,同学们感受着泉水的喷涌不息,感受着这座千年古城跳动不息的脉搏跳动。

“山東大學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優美的校園環境。我們山東之旅第一站來到山東大學中華傳統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我們體驗了漢服穿著、品茶和板畫製作等活動。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更理解了这些文化符号背后的精神内涵。这种体验式学习远比书本知识来得生动深刻,為我們未來學生會提供新的思路和啟發,日後學生會活動工作坊可以學習研究中心沉浸式教學模式,活動可以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讓澳門大學的學生可以更有興趣參加我們學生會的活動。”

——陈欣

“在山东旅程中,最令我惊叹的不是宏伟的古建或珍贵的文物,而是在山东大学的文化体验中心所看到的花饽饽——那些用面团捏出的寿桃、鲤鱼、龙凤,竟比博物馆的青铜纹饰更鲜活地诉说着儒家文化。我突然明白:所谓"慎终追远",不只在孔林的石碑间,更在这指尖揉捏的生活智慧里。花饽饽的缤纷色彩颠覆了我对面食的认知,就像山东颠覆了我对传统的想象——它既是祭孔大典上的庄严供品,也是百姓生日宴上的欢喜祝福。这种"可敬又可亲"的传承方式,恰似山东文化自信的缩影:将"仁义礼智信"的厚重哲理,化作舌尖的甜香,融入代代相传的烟火气中。”

——何培仪

“此次參觀山東博物館,讓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古代藝術的多樣性與深厚內涵。菩薩像的慈悲與青銅劍的剛毅,看似對立,實則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豐富面貌——既有對和平與智慧的追求,也有對力量與秩序的崇尚。通過觀察這些文物,我不僅學到了歷史知識,更體會到古人的精神世界。佛教造像讓我思考“慈悲”的真正含義,而青銅劍則讓我驚嘆於古代科技的精密。博物館不僅是存放文物的地方,更是一座橋梁,連接著過去與現在,讓我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

——陈鑫辉

“山东的发展就像一本“活的历史书”。在济南护城河边,我们看到叔叔阿姨们用饮用泉水、拎着水桶接泉水回家——这些延续千年的生活方式,竟和现代城市和谐共存。导游说,济南为了保护泉水,地铁规划绕开泉脉,高楼建设限高,原来“天人合一”不只是书本里的道理,而是真真切切融入了城市规划。这些细节让我明白,山东人不是守着历史不变,而是用新方法让老文化“活”起来。山东教会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把过去供在神坛上,而是让它在今天的生活里继续生长。”

——刘芷颖

“在趵突泉畔的漱玉堂前,李清照的生平如泉水般從歷史岩層中滲出,褪去了教科書里的扁平形象。在導遊的介紹下重新認識這位“千古第一才女”,不再僅是《聲聲慢》中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真性情女子。過去只是從文字中略過她的點滴,今次走進故居看到她的一生。”

——廖荣志

2. 孔孟故里朝圣迹,礼乐薪传溯本源

孔庙的宏伟建筑、孔府的深邃宅院、孔林的古老墓葬让曲阜之行熠熠生辉。千年的古柏无声诉说着儒家文化的生生不息,历经风雨的建筑描述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在这里,同学们聆听孔子的故事,学习孔孟的思想,感受着儒家文化的魅力。

“两千年前,孔子周游列国,车辙碾过齐鲁大地;两千年后,我们站在三孔的古柏下,看见一条更辽阔的路正在展开—这条路从历史深处延伸而来,携着儒家文明的温度,通向一个既能守护万仞宫墙的高度、亦能拥抱时代浪潮的山东。”

——钟沐妍

“过去在课本里读到"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总觉得是遥远的历史故事,听到别人说孔子是“至圣先师”,也没有一个很确切的概念,究竟“至圣先师”有多么圣,这个“师”被称为“万世师表”究竟是什么概念。但当我们在现场看到当年孔子讲学的遗迹,看到历代皇帝对他的尊敬,看到孔子的传人能够占据山东如此庞大的人数,突然真切感受到原来教育现场的温度可以跨越两千五百年。在那个各国混战、礼崩乐坏的年代,是孔子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坚持,才让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品德得以经久不衰、流芳百世。”

——周芸禧


三、科技发展启新:创新浪潮涌未来

古城焕发着新时代的生命力。济南浪潮集团、威海威高集团,作为山东的领军企业,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科技创新的力量以及中国企业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们让同学们看到,这里的人们从过去迈向未来,继续创造着文化发展的奇迹!

“山东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现代发展中也成绩斐然。从在济南的参观体验,到访问浪潮集团,我们看到了山东在科技、文化产业等方面的蓬勃发展。浪潮集团先进的信息技术,展示了山东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山东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融合共进,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曾沛钊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时代前沿奔去。六天的山东行,澳门大学学子既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根脉,也看见了民族复兴的底气。山东大学学生会与澳门大学学生会成员们从线下餐叙到线上沟通始终保持着联系,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谈文化、交流经验、分享彼此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而澳门大学学生会国情教育山东行活动,也将成为鲁澳两地学生友谊搭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是促进澳门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這次旅程可以用“古與今,變與不變”這兩句話來概闊。由趵突泉,三孔景點,再 到浪潮集團,威高集團。這都是一場故與今的對話。前者我們領略了我國大好河山的風光以及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後者則體現了本世紀科技發展的迅速。由工業化,到訊息化,由訊息化再到智能化。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就像今天我們坐船一樣,在海浪的翻湧當中我們只能夠順著海浪的方向與之一起搖擺。在時代的變個當中,我們總有些東西需要改變,但亦有些東西需要堅守,這樣才能夠在浪中站得穩。”

——姚俊杰

“國學大師饒宗頤曾題辭給澳門大學:人文新典範,河海舊英靈。這兩句話給山東大學更為貼切!”

——彭执中

(澳门大学带队教师、澳门大学学生事务部部长)

打印 | 分享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