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紫玉金砂 成于斯人——对话紫砂制壶名家范友良文化专题课程周

2024年3月26-29日,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工匠、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特聘专家范友良携团队一行来到基地,为山大学子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关于紫砂之美和制壶艺术的“对话艺术家”专题文化课程,课程类型包括全校核心通识选修课、港澳台学生文化必修课、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专业课程。

在课堂上,范友良老师从原矿、泥粉、泥条,讲到制砂工艺、装饰工艺,以及在烧制工艺中胚体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一把紫砂壶的制作从设计到成型需经过两千多道工序,3-5天时间。一个紫砂作品的产生,掺杂着匠人对陶土理解,对艺术的审美,对工业设计的精益求精。范老师说,推广紫砂文化是他多来年的心愿,茶与壶紧密相连,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谦虚地自称为“手艺人”和“守艺人”,范老师以其丰富的紫砂艺术经验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展现了对于紫砂壶的高超技艺和无限创意。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范友良老师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制壶心得,还鼓励山大学子传承和发扬紫砂艺术,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力量。

在范友良老师团队的指导下,同学们动手体验了打泥片、搓泥条、围壶筒、擀壶身、篦壶面等制作工序,在一块块逐渐成形的泥料中体会紫砂技艺的独特魅力和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学生感悟

1.只有亲自体验,才明白做好一个紫砂壶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而且还要有执着专注的匠心和敬业奉献的热爱。择一事终一生,用匠心雕琢历史和岁月的光影,是一种了不起的平凡和伟大!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张梓盈

2.整个紫砂淘器的制作过程都是那么的轻松愉悦,我不仅感受到了自己亲自动手的乐趣,更是在一捏一拿,一雕一刻中品味艺术之美好,感悟文化之精巧。                                                                                                      ——管理学院2022级苏琪

3.通过范老师的精彩讲述,更对一把紫砂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和艺术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传统工艺的魅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过这次紫砂壶体验课堂,我终于真正体味到“玉质传神国宝夸,紫泥精炼焕琼华”的精髓。看似一把简单的紫砂壶却是要经过工艺师的手以及心灵的双重雕琢。

这堂课是我大学生活中的一次难忘经历,而与艺术家的直接对话使我获益良多,让我对于紫砂壶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品更加热爱和珍惜。因为在它悠久的历史中又带着纯朴雅致的风度,如同我们中华民族一般,内敛朴素且虚怀若谷。而我亦会从追随着我们的课堂开始,朝着追寻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继续前进。

 ——哲社学院2023级吴思思(中国香港)


作品展示

  一周的课程对于紫砂艺术来说只是沧海一粟,愿今日在山大学子心中种下的紫砂文化种子,会在明日开出创新传承之花。

范有良老师简介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江苏轻工工匠

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无锡市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

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特聘专家

出身制陶世家,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在传统全手工成型方面,有着精深的造诣。在借鉴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传统相关艺术精华,作品构思新颖,韵味独特,作品屡获大奖,在业内颇具口碑。


打印 | 分享 | 收藏